2008年8月27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法趣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古法 回眸
钉封文书小 内里乾坤大
柏桦

  清代刑部发下来的处决人犯的文书,名为“钉封文书”。为什么叫“钉封文书”呢?是因为文书的信封封口不用糨糊粘贴,而是在封口处用锥子扎一个孔,用软纸捻成纸捻,穿过锥孔,草草一折,犹如现代的用钉书器封口。封好之后,便急递发出,表明十万火急,来不及封口便发出去了。

  县官偷看文书  师爷智诈县官
  清代所有的官都认识这种文书,也都知道是处决人犯专用的。出于好奇心,在传递的路上,许多官员都拆开阅读。曾经有个知县,边吸烟边开拆“钉封文书”阅看,一不小心将烟灰掉在文书上,结果给烧了个洞。
  阅看“钉封文书”是公开的秘密,但毁坏文书便要问罪了。按照《大清律例·职制律·公式·弃毁制书印信》规定:“凡故意弃毁制书,及各衙门印信者,斩。”这罪责可不轻,该知县惊慌害怕也是在情理之中。
  万般无奈之下,知县只好请师爷来商议对策。过了半晌,师爷说:“您给我5000两银子,我保证您没有事。”闻听可以免罪,知县自然是满口应承。
  师爷得到银票之后,取过文书,就放在蜡烛上烧掉了。知县更为恐慌,连声说:“你害死我了!你害死我了!”师爷并不着急,取来一张白纸,装入信封,然后重新封好,让驿站继续向下一站传递。
  这时,师爷平静地对知县说:“拆看钉封文书,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,但谁又肯承认自己拆看过文书呢?我现在将白纸放入信封,下一站的官即便拆看了,也不敢检举,还会把白纸放入信封,等到了终点,办事人员拆开,见是白纸,就会将白纸及质问送回刑部,而刑部也只能按书吏漏装文书处理,最多也就申饬那书吏,罚书吏些银子,再让他重新发出钉封文书而已。”原来如此,知县听后,很是后悔,但5000两银子已经付出,不能反悔,只好权当是花钱买学问了。

  书吏“错”发文书  人犯死刑延缓
  按理说,“钉封文书”是处决犯人的文书,刑部书吏没有什么权力改动,但他们却可以在其中作弊。
  江苏有一个富家子弟,因为杀人而被判处斩刑,虽然他们家对上下官吏都行了贿赂,但因为证据确凿,铁案如山,死罪是免不掉的。按照规定,死刑要等待刑部核准,待皇帝勾决以后,发下“钉封文书”,送到犯人在押地点,由该地官府执行。
  因为富家子弟是三代单传,还没有子女,所以富家希望他能够留下后代再执行死刑。等他留下后代,这需要一定的时间,而时间如何争取呢?于是富家差人来到京城,贿赂了刑部书吏,求他设法延缓富家子弟的生命,以便他能够传宗接代。
  刑部书吏接受重贿之后,便在“钉封文书”上做起手脚。他先把处决富家子弟的文书装在送往云南的信封里,再把处决云南犯人的文书装在送往江苏的信封里。江苏的衙门接到文书,发现有错,也不能更正,只有附上质疑送回刑部。刑部主管的司官接到退回文书,莫名其妙,仔细查看记录,才知道是装错了信封,但必须要等待云南的文书退回,才能够重新发出。
  就这样,富家争取了一年多的时间,终于留下了后代,富家子弟可以含笑赴刑场了。
  这正是:古代几多奸弊事,今人留在笑谈中。